紅銅板在古代書籍中的介紹有哪些
紅銅即赤銅。由硫化物或氧化物銅礦石冶煉得來的純銅,可用以鑄錢及制作器物。 明 宋應星 《天工開物之銅》:“凡銅供世用,出山與出爐,止有赤銅。以爐甘石或倭鉛參和,轉色為黃銅;以砒霜等藥制煉為白銅;礬、硝等藥制煉為青銅;廣錫參和為響銅;倭鉛和寫﹝瀉﹞為鑄銅。初質則一味紅銅而已?!?nbsp; 郭沫若 《中國史稿》首先編第三章第二節(jié):“他們冶煉的紅銅成分很純,除天然的微量(0.1-0.2%)雜質外,沒有人工加入錫或鉛使成合金。紅銅的硬度雖較差,但直接經過捶打就能制成各種工具和裝飾品?!?nbsp;
紅銅板的特性:高純度,組織細密,含氧量極低。無氣孔、沙眼、疏松,導電性能極佳,電蝕出的模具表面精度高,經熱處理工藝,電極無方向性,適合精打,細打,具有良好的熱電道性、加工性、延展性、防蝕性及耐候性等。
用途:可應用于電器、蒸溜建筑及化學工業(yè),尤其端子印刷電器路板,電線遮蔽用銅帶、氣墊,匯流排端子。電磁開關、筆筒、屋根板等。
紅銅的密度:8.96g/(cm)
紅銅的比重:8.89g/(mm)
Cu≥99.95% O<003
電導率≥57ms/m
硬度≥85.2HV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