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首頁 > 行業(yè)資訊

紅銅板--銅板的歷史由來

作者:金炳金屬材料 時間: 瀏覽量:606

資訊簡介:

銅板,是中國清末民初以來所鑄各種新式銅幣的通稱,與歷代的方孔銅錢不同,中間無孔,系我國近代貨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。自1900年開始流通,到20世紀30年代逐步被紙制角分票和鎳質(zhì)硬幣所取代,銅元在中國流通的歷史僅30多年。但就是這30年間,由于中國發(fā)生了的翻天覆..

      銅板,是中國清末民初以來所鑄各種新式銅幣的通稱,與歷代的方孔銅錢不同,中間無孔,系我國近代貨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。自1900年開始流通,到20世紀30年代逐步被紙制角分票和鎳質(zhì)硬幣所取代,銅元在中國流通的歷史僅30多年。但就是這30年間,由于中國發(fā)生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,其中清王朝的覆滅、軍閥混戰(zhàn)的出現(xiàn),使得中國貨幣發(fā)行陷入了混亂,形成了銅元數(shù)量浩繁、種類龐雜、版別眾多等現(xiàn)象,令人嘆為觀止。據(jù)估算,僅從1900年到1917年間,全國各省鑄造的當十文銅元就有320億枚之巨,而清末銅元背面的蟠龍圖案版別就超過400種。這無疑記錄了當時的歷史,成為了現(xiàn)在了解歷史變遷的“活教材”和“活文物”。
    從銅元的發(fā)行看,除了清政府發(fā)行的銅元外,也有各地鑄造的銅元,且發(fā)行量年甚一年。據(jù)梁啟超所記各年份銅元鑄額,光緒30年為1741167千枚,光緒31年是4696920千枚,光緒32年達1709384千枚,到了光緒33年已臻至2851200千枚,光緒34年回落到1428000千枚。如此一發(fā)而不可收的濫鑄之風,自然令銅元日趨貶值。
     清王朝的覆滅,使得中國進入了民國時期,但初期各地軍閥割據(jù)勢力相互混戰(zhàn),繼而又紛紛設(shè)廠制造銅元,用以籌措軍費。但其中競相濫造、營私分肥、毫無章法的現(xiàn)象屢見不鮮,遂使銅元質(zhì)地惡劣,價格更是暴跌。北洋政府時期的做法更壞,各省不僅沒有停造,反而紛紛增設(shè)新廠,所造銅元銅質(zhì)低劣,面值增大,以牟取暴利。北伐以后,銅元逐漸被鎳幣所取代,逐步退出流通。
推薦資訊
在線客服
聯(lián)系方式

客服電話

0769-83714569

經(jīng)理熱線

18938200880(利生)

經(jīng)理熱線

18938200883(楊生)

微信客服
微信
建平县| 吉隆县| 邹平县| 东兰县| 古丈县| 虹口区| 昆明市| 宣汉县| 庆元县| 塔河县| 崇文区| 泰安市| 尼勒克县| 栾川县| 盱眙县| 布拖县| 永丰县| 云梦县| 道孚县| 社旗县| 临湘市| 宁河县| 手机| 白沙| 施甸县| 新闻| 呼伦贝尔市| 永顺县| 宁河县| 玉环县| 晋江市| 上高县| 洞口县| 华蓥市| 乌兰浩特市| 七台河市| 柳州市| 仙居县| 华安县| 前郭尔| 登封市|